宁夏职教: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母机”

 尊龙人生就是博!下载     |      2024-01-13 01:22

  “课堂搬到车间,学位就是岗位,师傅带着徒弟,学习就是生产。我们订单班的30多位同学毕业后在这里直接上岗。”3月29日,宁夏北部石嘴山市一家新材料企业生产中心控制室内,石嘴山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新材料专业学生宋飞目不转睛盯着中控仪表上回传的数据参数。一旁,车间技术骨干不时讲解指导。

  宋飞和他的同学对未来就业的自信,源自宁夏职业教育与产业无缝衔接、不断提质培优带来的底气。

  一边是产业“人才荒”,一边是毕业生“就业难”,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人力需求侧的剪刀差该如何弥合?近年来,宁夏职业教育按照院校办在产业园区、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的培养模式,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5年来共培养技能人才20多万名,仅去年就输送全口径技能型人才4.1万人,其中为宁夏“九个重点产业”培养技能型人才首次突破10000人。

  “以现代奶产业为例,全区5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有330多个,按平均每个养殖场15名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算,人才需求量至少要5000人。宁夏大学有关的专业每年招生只有90人,1/3考研,1/3去了外地,能为本地产业服务的也就30人左右,缺口巨大。”前不久,宁夏党委人才工作会议上,与会自治区领导的一番话道出了宁夏人才培养滞后于产业发展的窘境。

  “我们依据‘产业需要什么、提供什么人才’的原则,迅速启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与九个重点产业发展供需‘对接谈’‘对接行’‘对接策’的专项计划,出台实施方案,成立工作专班,精准推进。”宁夏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成员李玮说。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的一组专业调整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新开设畜牧兽医、云计算技术应用等专业7个,扩展护理、工业机器人等专业6个,限制招生小学教育等专业3个,停招撤销高铁客运乘务等专业2个,学院23个招生专业中,服务重点特色产业的专业占65.2%。

  “这些年,我们紧跟产业发展调整专业设置,该撤的撤,该增的增,紧扣产业链建强人才链,毕业生成了‘香饽饽’。”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李奇志说,学校曾围绕产业人才需求做过调研。前几年,吴忠市招商引入几家现代纺织企业,然而符合条件的技术工人却“一工难求”,渐渐兴起的康养产业、智能制造业也不断发出“技能人才荒”的呼喊。

  从2015年开始,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新开现代纺织专业、扩展升级老年保健与管理等专业。校内纺织实训室不健全,学院就整班整建制将学生和老师送到外地高水平高职院校学习,同时与纺织企业建立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共促就业的“两联一促”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厂,大大缓解了企业用工难问题。学校还借助国家高职扩招机遇,把纺织企业原有职工纳入“先招工、后招生”学员培养范围,学校送教入企,对产业工人“提升再造”,3年来共为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130多人。

  这几年,宁夏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及重点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趋势,不断优化调整专业,增设畜牧兽医、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等新专业73个,淘汰落后专业36个,建设了36个高水平和优质专业群,极大提升了服务重点产业集群式发展的能力。

  这几天,宁夏石嘴山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史旭东忙得不可开交。该校与3个工业园区、7家新材料企业共建的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将于秋季迎来第一批240名学生,课程设置、师资组建等都要重新敲定。“这次是学校、企业和园区共建共享,学院建在园区,教学送到企业,打破过去‘两年半在学校、半年接触实操’的培养模式。首期开设光伏材料、硅材料等4个专业,都是订单班,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真正实现联合培养人才。”

  职业院校与企业单位从“松散联结”到“实体嵌入”,折射出技能人才培养方式的巨大转变。

  过去,职业教育“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解决明天的问题”,导致人才培养与生产实际、技术一线脱节,毕业生上岗后不可避免要花大力气培训甚至“回炉再造”。转型探索中,“嵌入式”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方向。

  宁夏围绕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点发展的“九个产业”,指导督促高职院校联合23家产业园区、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共建奶产业、葡萄酒、枸杞、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等10个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现代产业学院,形成了新时代宁夏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新模式。

  “双主体育人,就是学校教师、企业技术骨干一起设置课程、研发教材、攻关课题。”史旭东说,这几年,学校有些专业已经进行了探索示范,不仅培养的毕业生可以直接上岗,教师的教学能力、企业的科研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学校获得的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巩固、消化,真正上岗后,干起来得心应手。现在在牧场上班,月工资过万了。”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冯玉强说。

  现代产业学院的成立,促使职业教育在紧密对接产业变革和技术升级中跑出了“加速度”。目前,宁夏校企合作共建了11个自治区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遴选培育了25个自治区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组建了20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这些学院逐渐成为“双师型”教师社会锻炼和企业实践的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发明创造的平台、重点产业企业员工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提升的平台。

  “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我当时的心情,应该是‘恍然如梦’。”宁夏师范学院本科大一学生哈俊回想起去年“高职升本”的经历时说。和哈俊同时开启职业教育本科生涯的,还有中职升本和高职升本的303名学生。

  长期以来,“考不上高中读中职,考不上大学读高职”成为许多学生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层次不高”“出口狭窄”等“天花板”,让职业教育输入端的通道越来越窄,这个“金字塔”的底座,如何成为让更多孩子人生出彩的支点?打通中职、高职、本科纵向通道,推进普职融通,是加快职业教育走出被歧视窘境、增强社会认同的突破口。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不应止步于专科层次。我们探索构建中职、专科高职、本科一体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起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宁夏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王玉林说。宁夏师范学院等高校已经开办了电子信息类等6个职教本科专业,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向教育部申报了10个对接重点产业的本科职业教育专业,畅通学生继续升学深造的通道,加快为重点产业输送更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考上本科,以后还可以继续攻读硕博学位,孩子们会有更大的上升空间。职业教育就不再是普通教育的托底,而是具有同等地位、同等价值的‘第二赛道’。”宁夏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张治荣说。

  “天花板”破了,不解之声也随之而来。有人认为,职业本科是简单地延长学制、增加课时,学生的技能水平并没有提升。对此,宁夏师范学院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张建国却有自己的理解:“这是一种全新的培养方向,就是通过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的改革,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品德素质优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素养与人文科学素养良好、社会责任明确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让他们具备运用综合性学科知识向纵深发展的能力。”

  对此,宁夏师范学院中职升本科学生马珊充满信心:“本科阶段,我们不断拓展理论和学科知识,提高的不仅是学位证书的含金量,还有解决难题、创新研发的能力,相信人生的舞台会越来越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