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后大家将很难看到500米以上的大楼,甚至250米以上的大楼都会很少见
SOM 设计的宁波中心大厦为目前在建的“浙江第一高楼”,预计将于2024年底竣工。项目位于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城市的金融、贸易和会展文化中心,毗邻中央公园和新市政府大楼,并与地铁1号和5号线相连通。
宁波中心大厦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包含超高层甲级办公塔楼和宁波首家丽思卡尔顿酒店及其它配套设施,将为新城的居民、商旅人士打造一个集社交、文化和商业于一体的活力中心,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宁波的形象与品质,推动城市发展,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精神的现代城市。
宁波中心大厦的设计是高性能工程技术、优雅建筑形态以及合理功能布局的完美融合。在设计过程中,SOM 团队反复推敲,不断优化塔楼的形态,使其更符合空气动力学,有效抵抗侧向载荷。
塔楼优雅的形态,离不开其独特的复合结构系统的支持,这一切也得益于 SOM 跨学科的设计策略。
塔楼的设计灵感源自大自然中莲花的形象——莲花在中国古诗词中常被用来寓意高洁、优雅。大厦弧形、舒展的有机形态,犹如一朵晨曦中含苞待放的莲花,从水中缓缓升起,尽显“朝露映晨曦,风吹新荷动”的生机勃勃——塔楼从城市的任何角度望去,都是城市天际线上辨识度极高的新地标,也将成为宁波的城市新名片。
这座总高80层的塔楼在建筑设计上也符合项目独特的功能需求。塔楼的收分造型体现了不同高度上不同使用功能对于空间尺寸的要求。塔冠向天空敞开,宛如花瓣绽放。酒店功能布置于塔楼顶部,包括丽思卡尔顿酒店的250间客房、餐厅、酒吧和空中大堂。
设计对塔楼顶部进行了收分,让更多的自然光线深入酒店客房,为客人提供“一览众山小”的城市景观。塔楼的低区主要是高档商业、办公和配套设施;在办公平面的布置上,设计师将可租用进深空间实施了最大化,以适应中国商务办公的市场需求,并尽可能为内部空间的分割配置提供了灵活性。
塔楼外立面由玻璃和铝材幕墙系统组成,并与铝材包覆的结构系统相结合。幕墙采用交叠设计,在尽可能减少曲面玻璃的前提下,平顺、高效、合理地实现了塔楼复杂的几何造型。
幕墙窗框经过精心设计,整合了自然通风。新鲜空气通过设立在独立窗框凹口处的可开启扇循环进入室内,避免了内开窗的影响,这就让室内的空间布局更为灵活。窗框可以用来创造自然通风的条件,无需在外立面中增加额外构件。
塔楼外墙的设计语言在整座塔楼保持一致——在机电层,采用可独立开启的V形窗框,形成竖槽。塔冠内侧则采用通透材料,保持塔冠日夜都发光。
在塔楼首层的大堂区域,SOM 的设计采用全玻璃肋幕墙退界处理,让自然光尽可能多地照射入大堂,并凸显塔楼公共区域的结构特点。首层办公大堂有开敞、通透的无柱空间,以开放的姿态欢迎访客。
宁波中心大厦的建筑造型,离不开塔楼独特的复合结构体系的支持。宛如花瓣上的天然脉络,建筑立面与其结构系统的整合,共同造就了宁波中心大厦的优雅形态和肌理。这一结构系统也是 SOM 为塔楼上下部分各自的结构受力特性而量身定做的。
塔楼底部的斜交网格结构构件作为刚性结构,可以减少核心筒受拉并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上方的竖向结构构件增加塔楼的抗震延性,并减少周边框架15%的用钢量——为项目节省约2,600吨钢材,等同于减排6,000吨二氧化碳,这个数量相当于1160英亩(约47,000亩)森林一年可以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
与传统高层建筑的框架结构系统相比,宁波中心塔楼柔和、有机的斜交网格结构的自然收分处理,打造出结构柱数量自下而上自然递减的效果,并尽可能减少了大部分楼层的结构柱数量,有利于实现更为开敞的楼板,获得更佳的视野,实现室内布局的灵活性。
SOM 为宁波中心大厦以及周边的两个商办地块做了总体规划设计。SOM 在整个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宁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的悠久历史文脉,以及宁波与周围景观包括甬江、东海和东钱湖区交汇处的地理关系等因素。
项目规划提供了清晰的进出场地的关系,在各个通路和城市流动汇合处形成生动活泼的街景,折射这座城市的开放和包容。
SOM 的设计意在让项目成为东部新城中的商业中心,一个可以容纳不同类型社交活动的聚会场所。项目区位靠近河道和公共绿地,与周围城市结合紧密,为市民创造了鼓励步行友好的氛围。
与此同时,设计还通过强化交通枢纽和地铁等节点的密度,对既有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做出回应。
宁波中心大厦的阪急百货裙楼跨越了两个地块和街道,将整个场地有机地串联起来。商场立面由一系列弧形元素组成,与宁波中心大厦塔楼的立面呼应。彩釉玻璃的立面在白天犹如一层网屏,起到局部遮阳作用,而在夜晚又投射出了内层生动的多媒体墙,营造出24/7全天候活力中心的氛围。
SOM 管理合伙人傅萱女士表示:“宁波中心大厦项目从2010年设计启动至今,历经十二载。今天取得的喜人进展,离不开当地政府、业主方、SOM、当地设计院及顾问间的相互信任与积极合作。各专业团队取长补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共同为宁波打造了一座高品质的地标性建筑,进一步提升了宁波的城市形象和影响力。”
“SOM 将持续和中国业主合作,共同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坚持自然与城市平衡发展的理念,创造健康的生态环境和生活体验,为未来中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树立崭新的标杆。”
早在2020年4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就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其中指出‘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
到了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继续印发《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确保工程安全质量的通知》,其中提到‘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2021年10月,住建部和应急管理部发布关于《加强超高层建筑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明确‘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建筑’。
再加上2022年7月份这次政策,短短两年时间,国家就出台四次文件要求限高,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限高的决心。
在连续出台多个文件之后,以后不论是二三线城市还是新一线城市以及一线城市,所有中国大陆城市都不得新建500以上的超高层建筑,这意味着5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将成为绝唱,以后线米以上超高层建筑的城市将定格在5个城市6栋大楼。
当然除了这些已经建成或封顶的建筑之外,有部分城市还拥有一些接近500米的大楼,比如南京绿地金茂国际金融中心(499.8米),苏州中南中心(499.15米),南京河西鱼嘴A座(498.8米),西安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大厦(498米)和中山108国际金融中心(498米)。
此外还有一些在建当中的工程也接近500米,比如南京江北国际金融中心499.8米;广州国际金融交流中心500米,广州国际创新中心488米; 成都绿地中心468米,西安中国国际丝路中心 498米,重庆天地458.2米等等。
除了上面我们所提到的这些建筑之外,以后大家将很难看到500米以上的大楼,甚至250米以上的大楼都会很少见。
以后我国对250米以上的大楼审核都非常严,如果不出意外,除了一二线城市之外,其他城市都很难获批。
国家出台这些限高政策可以说非常及时,这样可以有效遏制各地高楼竞赛,虽然高楼可以给一个城市增加面子,但其实过分追求高楼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一方面是高楼本身的建造成本非常高昂,一栋大楼动不动就需要几十亿甚至上百亿,这有可能会让地方以及开发商产生债务压力,比如天津的117大厦就因为开发商资金链断裂而烂尾了。
最关键的是,目前很多地方建立起来的高楼利用率并不是很高,很多地方甲级写字楼的空置率都达到30%以上,个别城市甚至达到50%以上,这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现在国家出台限高令之后,可以杜绝大家盲目投入巨额资金建高楼,然后把更多的资金用在提升城市细节以及品质上面;另外还可以用建高楼的钱去发展实体经济,只有经济繁荣,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这才是一个国家真正繁荣的表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