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浧院士:减碳必须要有政策性安排和支持 透明电网赋能新型电

 尊龙d88认定AG发财网     |      2024-02-08 15:26

  科学决策需要智库支持,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新形势对于智库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战略任务,来自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有力引领新型智库建设。电力行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如何在“双碳”目标下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需要有格局、有担当的行业智库贡献深谋远猷。作为电力行业企事业单位的联合组织,中电联多年来加强行业高端智库建设,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为了以更高站位把握发展大势,本刊推出全新栏目“智库”,邀请行业中的高层人士论道转型抉择中的关键问题,以思想盛宴回应时代需求。

  人物简介:李立浧,电网工程专家、直流输电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长期从事电网建设,参加和组织我国第一条也是世界上第一条±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的技术研究、关键项目攻关和工程建设;倡导并主持研发我国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主持研发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提出透明电网的理念和技术理论系统。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得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是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李立院士为推进我国电网技术发展,尤其是直流输电技术与交直流并联电网运行技术跨入国际先进行列作出了贡献。

  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我国能源的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近90%,据统计,2020年我国碳排放大约是103亿吨,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合计碳排放为95亿吨。电力行业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40%,中国“双碳”目标的提出,为能源转型提出了更为紧迫明晰的时间表。电力行业是减碳的主力军,任务重、责任大。经济增长和终端用能结构变化将继续拉升中国的用电量,要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平稳供应的同时实现深度减排,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根本,提高能源效率是关键,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核心技术支撑。

  以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背景设定来设想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概念情景。基于实现碳中和的要求,能源供给侧应实现脱碳,清洁能源成为主力能源,化石能源逐步退出,尤其是光伏、风电将成为新增能源主力军;终端电能消费大幅度提升,到2060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将达到70%左右。除了以电能作为直接能源外,目前尚未使用或者大规模使用电力的工业等领域将广泛使用电能,如铁路电气化水平大幅提高,电动汽车更加普及,通过电炉炼钢等。电能除了直接使用,还可间接制造能源,即电能的多元化转换(Electric power-to-X),例如通过电解水制氢,用于交通、工业,用能呈现泛电气化趋势。在泛电气化背景下,电能在能源消费中占比将达90%(直接利用+间接利用)左右。

  2060年实现碳中和情景下的新型电力系统中,从电源形态来看,装机和发电量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相比现在,火电将大幅减少,风电、光伏大幅增加,核电、生物质发电也明显上升,发电装机总容量约100亿千瓦,其中风光装机总容量约为90亿千瓦,火电装机约为5亿千瓦,水电装机约为4.5亿千瓦,核电装机约为3亿千瓦,其他能源装机约为2亿千瓦。风光发电量约为15万亿千瓦时。

  从电网形态来看,高渗透率接入新能源将深刻改变传统电力系统的形态、特性和机理。配电网将与分布式电源协同发展,新型电力系统的电网将以“大电网+主动配电网+微电网”的形态呈现,电力系统柔性可控,透明是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特征。系统可以“无条件”地接受新能源,由于系统装机容量、发电量显著增加,因此拥有“无限大”的功率、“无限多”的能量,系统的安全稳定依靠功率的动态平衡和能量的动态平衡。

  传统电力系统的动作时间常数大(秒-分钟级),“慢速”的系统机电特性,稳定性高。新型电力系统中,由于电力电子具有弱惯性特点,其动作时间常数小(微秒级),频域分布广,波动性和随机性强。

  传统电力系统由机电同步过程表征,模型等效,是基于机电转动惯量的稳定理论。新型电力系统则是数据同步过程,由数据驱动,基于数字化的信息与物理系统融合,其电力系统安全理论是基于“电力+算力”的系统平衡理论。

  传统电力系统是集中式的,电源单体规模大、数量较少;新型电力系统是分布式的,电源单体规模小、数量庞大。

  传统电力系统面向功能、界限分明,以模型和预测为核心的仿真系统面向集中式架构,存在功能割裂、信息封闭、技术受限的问题。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融合变换,“能量和信息”交织互动,基于全局的数据是电力系统研究的纽带和基础。

  传统电力系统负荷可预测、可计划,相对稳定,用户是电力消费者。新型电力系统负荷侧包括新能源和储能,负荷侧从单纯的消费者转变为“生产者+消费者”,负荷不确定性强,用户全方位融入电力系统。

  传统电力系统确定性强,功能单一,易控制。新型电力系统不确定因素多,功能复杂,需要构建系统和元件的新型网络安全体系。

  传统电力系统是大电网、同步电网,新型电力系统下,能源电力趋于一体化和泛电气化,电网形态为“大电网+主动配电网+微电网”。

  新型电力系统是信息技术、计算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运筹学、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与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

  新型电力系统中配置的小微智能传感器及其传感网络无处不在,这是构建含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基础设施;先进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在电网中广泛应用,将实现电网的自由(无限、海量)数据采集、自由数据获取、自由智能分析。设备的智能化特征明显,并拥有强大的软件系统。因此,新型电力系统可以不完全依赖电网模型,而是在海量数据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和计算技术,透过数据关系发现电力系统运行规律,实现电网的智能运行。

  透明是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特征,系统可见、可知、可控。基于透明电网,社会各方能够广泛深入参与电力生产、传输、消费等各个环节,协同促进能源电力的安全高效、绿色低碳发展。透明电网基于广泛应用小微智能传感器、智能设备、智能二次系统,并构建强大的软件平台、大数据平台,数据可采集、状态可监控、程序可优化,实现设备状态透明、运行状态透明、市场信息透明。

  首先,打造透明电网的关键在于信息,而信息需要通过小微智能传感器来捕集。目前电网中使用的传感器存在尺寸大、安装不便、校准困难、价格高等问题,难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智能化、透明化、市场化、物联化的发展需求。而小微智能传感器的体积大幅减小,具有高度集成化特点,可实现自组网自取能,功率可低至微瓦级,具有无线传输的双向通信功能,且便于安装,一贴即用,价格低廉,可满足按需配置的要求。在电网中广泛安装小微智能传感器,可让电力系统的电源、网络、储能等各个环节充分展示出来,实现电网运行状态、环境状态、安全状态等信息全面深度透明。

  其次,要应用智能设备,实现设备智能化。智能电气设备是传统电气设备与智能元素、电力电子器件等的融合-协同增效的组合,它不仅仅是功能性的,而是设备功能与智能信息的结合体,具有可见可知、灵活可控的特点。其设备要素包含状态可感知可预测、智能材料、嵌入智能元件、参数可调可控、行为智能化等。

  第三, 要打造强大的软件平台。这一软件平台可体现数字之间的关系,将海量的小微传感器数据、智能设备的数据等组织起来,数据存储模式有分布式和集中制,能够进行数据挖掘,实现数据驱动的软件分析、计算等。

  打造软件平台的关键环节是构建镜像/数字孪生电网。随着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将越来越复杂。为了更好地进行系统预测和系统规划,我们设想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基于传感器建立起物理电网系统在数字空间的镜像。镜像系统和真实物理系统基本信息完全相同,并随着物理电网的变化持续更新;基于数字孪生电网可以实现对物理电网的全面感知和预测,为电网提高调度运行决策的准确性与实时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建设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求的算力规模,包括通用算力、专用算力、超级算力;建设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通用算法,包含机器视觉、语音语义、大数据处理等;建设专用算法,包含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机理、认知技术、协同技术、控制技术等,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的新能源预测/监控、电网规划、电力电量平衡、频率控制,以及“双碳”目标下各场景的应用需求。

  建设电网透明化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包括基于全域传感的实时测量体系,建设云平台、物联网在内的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数字基础设施,全面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可观、可测、可控。

  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情景设置下,新型电力系统高效运作,开展数据产品研发和服务孵化,如可实现调度运行自动导航与决策、智能分析与决策、数据信息的智能搜索与智能推送、调度任务的智能提醒、调度操作任务的自动生成、智能安全防误等在内的调度全过程智能运行。以车用导航系统来类比,车用导航系统可以全方位展示道路交通情况状态,并伴随智能语音提示。当然,电网运行调度是一个复杂得多的系统,但在数字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下,未来电网能够实现运行导航决策,完成智能调度决策、电网安全域辨识与控制、直流故障辨识与决策、多道防线协调控制与多能互补协调等,同时,还可以通过数字孪生系统来实现更精准和透明的发电预测、负荷预测与辨识。

  综上,新型电力系统是将现代传感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等融入电网所构建的新型网络系统,具有“电磁态+数字态”的新型形态,“电网+互联网”的新型网络,“电力+算力”的新型能力。以软件定义电网、电力系统,以轻资产应对重资产投入,以数据为驱动实现导航决策。新型电力系统将有效承载新能源大规模安全、可靠、高效接入,打破传统电网物理和产业边界,向社会各领域全面渗透。

  当前,能源电力发展正处于落实“双碳”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能源脱碳的前提,也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然路径。减碳必须要有政策性安排和支持,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在于用地问题。由于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有效容量低,要满足未来用电需求增长,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如果不能有效协调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与生态环保、国土空间规划等方面的衔接,将成为制约能源转型的瓶颈之一。

  要持续增强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调节能力。抽水蓄能是储能市场中最成熟的技术,在储能市场中的占比最大,但目前抽水蓄能的响应时间是分钟级的,不能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对于时间响应的要求,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的响应时间才能和新型电力系统相适应,未来需要在这一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应重点建设用户侧储能系统,电网侧非抽水蓄能储能建设的必要性需要进一步加以论证;要开发电动汽车V2G功能,作为灵活储能系统纳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同时,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新能源和新型电力系统的硬核技术,并建立电力市场,形成市场化价格体系。以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变革同步发力,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印发了《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发改环资规〔2024〕127号,以下简称《2024年版》)。我国是产品设备生产和使用大国,各类产品设备产销量大、应用范围广

  产品设备广泛应用于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居民生活等多个领域,是节能降碳工作的重要抓手。我国锅炉、电机、电力变压器、制冷、照明、家用电器等主要用能产品设备保有量超50亿台(套),年能耗量占全国能耗总量的80%,节能降碳潜力较大。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发布〈重点用

  2月4日,潍坊市潍城区生态环境治理与绿色低碳产业融合(EOD)项目实施主体采购公开招标,招标人为潍坊市生态环境局潍城分局。

  山东省科技厅发文,征集《2024年山东省绿色低碳技术成果目录》,征集范围包含水治理技术、大气治理技术、碳减排技术、土壤及地下水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固废利用处置技术、海洋生态治理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环境监测检测技术、智慧环保技术、其他环境领域技术。关于征集《2024年山东省绿色低碳技术成果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月21日,浙江省政协发布由严华提出的《关于建设低碳园区推进绿色发展的提案》。其中明确,对节能减碳重点工程和符合产业发展导向、具有示范效应的节能减碳项目,优先给予资金、土地等扶持。提案指出,目前,经济快速增长与能耗总量控制的矛盾仍然存在,部分园区进一步降低能耗空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已经2024年1月5日国务院第2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75号《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已经2024年1月5日国务院第2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总理李强2024年1月25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

  2月2日,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周坚,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勇平一行到雄安新区考察调研。河北省委常委,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华与周坚、杨勇平一行举行工作座谈。张国华代表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对周坚、杨勇平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华北电力大学长期给予新区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近日,山东省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分别下达2024年省重大项目、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市级高质量发展项目名单。烟台市共入选省级重点项目148个,总投资819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额1506.9亿元,三项数据均居全省第一。其中,省重大项目42个,总投资636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80.9

  2月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的公示》指出,国家能源局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专家进行案例答辩评选,组织有关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评选专家组开展案例核查及评议优选,拟将“山东海阳核电厂核能供暖工程”等23个案例收录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中央政治局1月31日下午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央习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习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牢固树立和践行

  2月1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的公示。详情见下: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发掘总结并交流推广各地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征集工作。根据项目单位申报,

  2月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就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园区技术要求(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4年3月8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园区技术要求(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2年碳达峰

  近日,四川省广安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安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明显优化,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煤炭消费总量得到严格合理控制,清洁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和能源供应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

  山西省运城市科学技术局等部门1月31日联合发布《运城市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聚焦能源绿色开发技术攻关、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技术攻关、城乡建设与交通低碳零碳技术攻关、减排固碳增汇技术创新、创新要素优化配置等重点任务,加快提升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能力。

  碳排放权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制度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多年探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专项行政法规形式确立和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确保碳排放权交易活动有法可依。《条例》的出台是对《中央

  当前,世界范围内正在经历以可再生能源发展为驱动、以碳中和为总体目标的能源转型变革。欧洲能源消费量大,对化石能源的进口依赖度也较高。多年来,欧盟及欧洲各国秉持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等理念,形成了较为系统全面、前后衔接的政策法律体系,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美国总体处于能源

  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碳排放权交易是通过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助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制定专门行政法规,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管理提供明确法律依据,保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江西省第二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拟认定名单的公示,确定第二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20个,完整名单如下:关于江西省第二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拟认定名单的公示为探索不同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发展基础的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为我省乃至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

  为加强绿证与节能降碳政策有效衔接,充分发挥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基础凭证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绿色电力证书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的通知》(发改环资〔2024〕113号,以下简称《通知》)。这是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

  习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中央政治局1月31日下午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央习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

  中央政治局1月31日下午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央习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习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牢固树立和践行

  中央政治局1月31日下午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央习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

  2019年,新一届的欧盟领导人上台伊始,就将引领全球气候保护和借助绿色转型振兴经济作为其旗舰性的执政纲领。在此基础上,欧盟推出了绿色新政(GreenDeal),誓言将在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并将2030年的减排目标从原有的至少减少40%提高至55%(在1990年的排放水平上)。为了实现2030年的减排目标,欧盟

  作为欧盟碳减排“优等生”,德国在政策、发电、电网、以及电气化等方面与我国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其能源脱碳战略,也为我国能源行业实施“双碳”战略,提供重要参考。

  未来,加快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将推动能源发展与碳脱钩、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以较低成本、更快速度实现减排目标,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保障。

  人物介绍彭澎,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政策研究主任。相关阅读:【重磅】三部委联合发文试推行可再生能源绿色证书制度(附通知)人物语录单凭绿证无法解决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问题,希望可再生能源附加费再涨一部分。环境压力很大导致中国居民购买绿色电力的意愿超过美国和欧洲,居全球最高。